我的缺点
经常回忆过去的事情,包括短期的过去和长期的过去。对回忆短期的过去来说,是一些让当时的自己感到难堪的事情,在事件经历过后,还在脑海里间歇地重演。而对回忆长期的过去,我想到了三种解释方式:
第一种是,现在的自己正在代替过去的自己,给过去的别人没有受到的惩罚。什么意思,就是我认为,别人过去对我 “不好”,但是我的理智不能去伤害别人,所以我用一种伤害自己的形式来间接地伤害别人,就形成了所谓的症状。详细地说是,过去当我想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,对方没有给出积极的回应。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看,“表达自己而不给回应” 是一个负性的刺激,给一个负性的刺激后,使表达自己的行为减少,叫做 “正惩罚”。之后我就形成了不表达自己想法的性格,这个性格给想要了解我的人来看,也是一个正惩罚。
第二种是,现在的自己正在代替过去的别人,给过去的自己,别人没有给自己的惩罚。什么意思,就是我认为 “别人过去对我不好” 的这件事情,我也是有责任的,但是别人总是倾向于避开谈这件事情,而我的想法或许是和别人类似的,我也不愿意向别人道歉,所以我在意识层面上总是在等别人先给我道歉。
第三种是,未完成事件的未完成的替代性满足。就是我现在认为,这件过去的事情或许是有可能出现更好的结果的,但是这个更好的结果永远也无法被我想象出来,我的想象过程卡在那里了。
不愿意麻烦别人。具体地说是,对于一个陌生人给出的好意,感觉接受不了。还不愿意向陌生人提出自己的需求。而对父母来说,过去最多的情况是,我被动地等待他们问我想不想干嘛,而我很少向他们主动地说我想干嘛。
至少在 22 岁之前,对父母感到生气的时候都说不出来背后的原因,要么自闭,要么自伤,要么直接远离他们。即使到现在有时还是这样的,这纯粹是因为自己词穷,“词穷” 的意思有理亏,亏什么理?不应该说父母不对的理,“你的想法是错的” 理。但为什么父母会认为我的想法是错的呢,因为在聊天的过程中,是我先预设了对方是错的,这个观念被投射过去后,激发了对方的防御,所以对方才会认为我是错的。另一种情况是,对方之前有对我不满意的地方,但是怕伤我的心,所以这个不满意的情绪被压制了一段时间过后,被一句歧义的话给激发了。我在大部分时候,通过口头表达观点时,都没有习惯给出具体详细的解释和理由,所以会造成对方误解。不是说不能吵架,我认为只有吵架的时候才能说出自己的真心话,因为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,需求可能会随着情绪一起被压制的,对情绪的防御机制是隔离,对思维的防御机制是潜抑,在不够成熟的情况下,这两个基本防御可能会同时进行。
我对父母的要求太高了,具体地说,是想让他们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,你是怎么想的。而我自己对他们又没有做到自己的要求。
有时候想交朋友,但是大部分时候不想交朋友。想交朋友的是自己 “好人” 的一面,不想交的是自己懒惰的一面。
有时候找自己优点的时候,感觉不是真心的,因为对优点的标准高。具体怎么高?这涉及的是参照群体,我预设的标准可能是,90% 的人不具有的特性,才能被称为优点。